直通屏山|福建|时评|大学城|台海|娱乐|体育|国内|国际|专题|网事|福州|厦门|莆田|泉州|漳州|龙岩|宁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东南网 > 端午节> 端午美食 > 正文

端午节吃粽子也有讲究 6大禁忌需警惕

2017-05-24 09:50:06  来源:环球网  责任编辑:蔡秀明   我来说两句

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。端是“开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,初五可以称为端五。从史籍上看,“端午”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”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,赛龙舟,挂菖蒲`蒿草、艾叶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。
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,大大小小粽子早就热热闹闹地涌上了市场,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的目光,肉馅、水果馅、果酱馅、枣馅、栗子馅琳琅满目,粽子清香淡雅,软糯滑腻,口味多样,颇受人们喜爱。但吃粽子有很多讲究,食用不当就会直接影响您的健康。

粽子虽然美味,但不可多吃,食用时要注意以下六大禁忌:

1、粽子好吃,但不宜多食

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不易消化,如果吃的太多,容易引起腹胀。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,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、水果,以帮助肠、胃蠕动,避免消化不良,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,比如西瓜,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。

2、空腹不宜吃粽子

如空腹吃粽子,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,刺激胃酸分泌,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、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。

3、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

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,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,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,所以最好取出来后,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。

4、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

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,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,更不易消化,让人感觉到滞胀。

5、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

粽子粘度高、不易消化,缺乏纤维质,含过多脂肪、盐、糖,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。

6、四类人群要慎食粽子

老人和儿童

粽子多用糯米制成,粘性大,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,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胃肠病患者

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。粽子的糯米,性温滞气,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,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,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、出血,使病情加重。

糖尿病患者

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、豆沙等,如果不加节制,就会损害胰岛功能,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,加重病情,甚至出现昏迷、中毒,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。

心血管病患者

粽子的品种繁多,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,属油腻食品。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的人吃多了,可增加血液黏稠度,影响血液循环,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
健康吃“粽”有窍门,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

食物搭配

食粽时搭配时令蔬菜,餐后再来一份水果,不仅营养均衡,还能过个轻轻松松、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。

喝热红茶解腻

粽子因为多油,多吃容易腻,而且糯米又不容易消化,因此粽子吃多了会容易让人感觉到腻,食滞。而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。

莞香茶叶助消化

莞香茶叶更像一种中药,它有解暑、清热解毒、消食、降血脂、降火等作用,在吃粽子时配上它,有助于消化。

注重高纤

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,胃肠排空需时较久,容易造成胃酸过多、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,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、红豆、薏仁、山药、芋头或红薯取代,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,减少肠胃负担,更有益于健康。

吃粽子配炼奶

白粽外皮清淡无味,许多人喜欢在上面蘸些蜜糖吃,不过用炼奶来配粽子吃效果更好。把粽子切成块后,蘸上炼奶,既不容易腻,又可以让清淡的粽子变得有味道。

粽子一定要选用白粽,如果选用的是咸粽,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让人感觉到腻。并且这种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让人联想到西式的餐点,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也给人以享受。

蛋皮煎粽块

把粽子做成一道菜,大家一起分着吃,在品尝粽子美味的同时,也不容易感觉到油腻。这种粽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,就是把粽子切成块,然后在锅里摊开蛋皮煎好,把粽子放进去,包起来一起煎,这样就可以达到外脆内软的效果了。

购买或食用粽子时要注意以下五点:

1、看看粽子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别买变质粽子;

2、小心粽子的质量,一定要买商场、餐饮企业、超市的正规粽子;

3、小心粽子的外包装,买安全、卫生的粽子;

4、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,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,因为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,安全性没有保障;

5、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,如果尝到粽子馅有点酸、有点发苦、口味不正,不要再食用。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今日热词
更多>>福建今日重点
更多>>国际国内热点
  • 新闻图片
更多>>娱 乐
  • 点击排行
  • 三天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公告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151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
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