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通屏山|福建|时评|大学城|台海|娱乐|体育|国内|国际|专题|网事|福州|厦门|莆田|泉州|漳州|龙岩|宁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东南网 > 西岸时评> 民生巷议 > 正文

“舌尖安全” 莫忘农村

2018-03-23 11:42:25 常 钦 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  责任编辑:孙劲贞 孙劲贞   我来说两句

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,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“上山下乡”的歪脑筋,致使一些农村地区成为“消废市场”。捍卫农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要考虑农村食品销售“三多三少”的特殊性,还要打通“监管毛细血管”,更要扩大监管“朋友圈”

最近,西部某市发布的一项消费调查报告显示:农村商超假货问题严重。这份调查发现,该市有66%的用户在乡镇线下超市买过假货,其中食品占一半以上。花了买“正品”的钱,买到的却是“杂牌货”,破财生气不说,还有的过期食品翻新登场,或是“三无”食品卫生不达标,严重威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。

近年来,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,可是,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,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问题食品“上山下乡”的歪脑筋,铤而走险把假酒、假保健品等以低价销售到农村市场,致使一些农村地区成为“消废市场”。在一些农村超市,还出现了大量“山寨”货,比如,冒充“可比克薯片”的“乐比克薯条”、模仿“奥利奥”饼干的“澳丽澳”饼干,甚至出现了冒充“大白兔”奶糖的“小白兔”奶糖,可谓五花八门、无奇不有。

农村食品销售有“三多三少”的特殊性:食品经营网点多,流动摊点多,农畜产品多;边远地区规范管理少,证件齐全的少,主动检疫的少。面对“点多面广”的客观现实,食品监管单位人手不足,检测投入大,不同程度存在着成本高、力量弱、处罚难等问题。另外,有些农村地区不少小作坊、小商贩还在进行无生产厂家、无生产日期、无保质期、无食品生产许可、无食品标签的“五无”食品及“山寨食品”的生产和销售。

目前,不少农村群众还没有养成购买食品索要发票或者凭证的习惯。即便遇到食品安全问题,也很少有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另外,很多村民购买食品时通常首先考虑价格,贪图便宜,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关注不够,再加上对问题食品鉴别力差,一定程度上也给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。

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不能让假冒伪劣食品成为其中的一块绊脚石。一方面,捍卫农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应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,把力量下沉,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让监管关口下移。对城乡接合部、农村村镇、校园及其周边等重点区域,对涉及农村群众的日常大宗消费食品、低价食品、小作坊食品等重点品种,开展专项检查行动,打通“监管毛细血管”,建立全方位覆盖和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。同时,企业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,也是责任主体,应对其强化过程控制和日常管理,确保销售食品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。对出现问题食品的地方,要深挖产业链,将相关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。

另一方面,捍卫农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必须扩大“朋友圈”,形成合力。农村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,卫生、质监、科技、教育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、密切配合。比如,构建完整顺畅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,打通商品从厂家到农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现代流通新形式、新业态,让正牌商品更便捷地进入农民家中;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,通过增强维权意识,让村民参与到打击“假冒伪劣食品”的行动中来。多方共同发力,筑牢农村食品安全“防护网”,让农村食品市场更安全,让农村消费者吃得更安心。

相关阅读: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今日热词
更多>>福建今日重点
更多>>国际国内热点
  • 新闻图片
更多>>娱 乐
  • 点击排行
  • 三天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公告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151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
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